公益电影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一语中的,乡村振兴首先是文化振兴。
一、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公益电影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公益电影进农村,文化留在心中。近年来,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第三工作站放映队工作人员不畏艰难、恪尽职守,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为契机,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把农民群众最喜欢的电影送到家门口,还把《优质软儿梨丰产栽培技术》、《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旱厕改造好处多》、《农村家庭巧节电》、《脑血栓心肌梗死急救》等实用性为主的科教片送到农民身边,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广阔的文化交流空间和学习平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品味现代生活、享受文化生活,使以往单调乏味的乡村夜晚,也在文化之光的温暖下,打开了一个与寻常乡村生活迥异的光影世界,使乡村的夜晚变得“有声有色”,使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是精神文化的繁盛。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需要乡村的青山绿水,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第三工作站通过公益电影,推进文明乡风和移风易俗的群众活动,通过《乡村里的中国》《乡村记忆》《生态农业在中国》《崇德向善好村民》等影片的影响,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基础。
“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提出了这一总的要求。公益电影进农村工程在这背景之下蓬勃开展,各级政府也把公益电影进农村工程列入到民生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中,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支持。
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不断地探索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服务,提供服务质量,使文化服务能够朝着符合农村群体消费愿望的方向发展。积极构建农村文化体系,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建设,“送戏下乡”、农家图书馆、广播电视村村/户户通、网络进万家农户、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样的文化形式,不断在新农村、新农民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使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极大的满足,新型农民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农村各种文化形式中,公益电影无疑是一颗照亮农村夜空的璀璨明珠,是构建农村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当广大的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熟视无睹,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时,当广大农民也渴望从狭窄的居室里走出来,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多彩的夜生活时,公益电影的放映便是一场及时雨,是对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的一种极为有益的补充,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多元文化需求。
这种文化形式之所以能在农村大地扎根生长,这与它本身的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首先电影放映对场地条件要求低,便于组织实施;其次,电影在广大农民心中有着剪不掉、割不断的情感积淀,尤其是中老年人对过去的那种露天电影时代有着深刻的美好的记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情怀,怀念那种“翻山越岭,人山人海”的场面,怀念那种贫穷却快乐着的年代。他们忘不了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电影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再者与电影本身的独特的形式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的电影全部是数字播放,其声光电的效果较之以前的胶片电影有了突飞猛进,所展示的事物更清晰,场面更宏大,音响更雄浑穿透,比其他娱乐文化形式更具震撼效果。融入高新技术的数字公益电影具有无穷的魅力,它以其独特的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农民朋友。
二、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公益电影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虽然现在家里有电视,但我还是喜欢搬着凳子和大伙一起在外面看电影,在外面看电影,很自在也很舒心,感觉好像回到了年轻时候那段艰苦的岁月。”安定区凤翔镇景家店村的刘大爷特别喜欢看电影,除了秦腔戏曲,他最喜欢看的就是科教片。
“那些打打杀杀的我不怎么感兴趣,没啥意思。看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教片,还能让我学点东西。”刘大爷说,“你看咱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多快多好啊,没有技能,那可是一辈子也富不了,永远脱不了贫。”村民成大爷与刘大爷的看法一致,他说:“儿子和儿媳妇都进城打工去了,我和老伴在家种八亩地,好多种地的知识都是从科教片里学到的,这看电影,小孩子爱看热闹,大人爱看门道,科教影片真让我学到不少科技知识。”
近年来,第三工作站放映队把《标准化优质栽培苹果》、《农村溺水救护》、《耕地污染治理》、《农村防火常识》、《低盐饮食保健康》、《科学种田巧施肥》、《手足口病防治常识》《玉米合理密植增产》、《农村家庭巧节电》、《优质软儿梨丰产栽培技术》、《残留农膜危害大》《农家储粮技术》《保护耕地》等实用性的科教片送到农民手中,在农村播放的公益电影主要以环境保护、生态农业、饲养种植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科教片,让农民在享受丰富的电影文化大餐的同时学到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更使老百姓增长了科学知识、学到了更多的致富经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农民不仅渴求精神文化的娱乐消遣,更迫切希望用现代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新型农民。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观念的转变,他们希望通过科技改变生活状况,提升生活品质。虽然电视、书籍等是农民接受科学知识学习致富技能的主要途径,但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农村老百姓而言,文字太枯燥、图片很死板,即使是电视科教节目大多是粗制滥造,显得肤浅和疏远。而电影就不一样了,相对于其他学习渠道则更直接,公益电影它所展示的科学技术、方法经验更直观、更具体也更全面,加上现代高科技的数字电影的声光的震撼效果及大屏幕的展示,更能给农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和掌握,是农民们普遍认可的一种学习形式。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要致富,就得靠技术。科教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在科技兴农的当下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被农民誉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安定区内官营镇是高原夏菜的重要基地,又是全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为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内官营镇把放映科教电影列入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通过为农民放映科教电影,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让群众学习致富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原来很多群众都不愿看科教片,看电影都高喊快点放动作片,但现在很多村民都要求放映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教片,我也会力所能及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村民的这种变化,第三工作站放映队邵旭文高兴地说,以前被冷落的科教片,如今受到了群众的追捧,这说明咱农民对电影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要求不是低了,而是越来越高了;对农村公益电影和放映员的要求也更高了。近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呈跨越式发展态势。农民“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难”的现象都成了老黄历,农民的文化生活不再单调,文化的“种子”早已在农村遍地开花。在科教影片的指导下,使农民掌握了农业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知识,村村户户甚至流传起“送来米、送来面,不如送部科教片”的顺口溜。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还只是科教电影让农民受益的冰山一角。第三工作站目前在数字农村电影方面共有175个放映队,他们遍布定西、平凉两市268个乡镇,,3289个行政村。2017年,第三工作站放映队通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共放映数字电影21583场,观众达280多万人次,2018年放映正在有序进行中,自2015年以来,科教片的放映量比重逐年提升,让农民看一场科教电影就能从中学一门致富技术,公益电影真正成了农村科技知识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
三、乡村振兴,政策扶贫,公益电影宣传政府惠民政策,温暖弱势农民
农村公益电影工程,不仅在传播农业科技、倡导文明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在政策宣传方面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先,公益电影中有许多题材便是宣传政府惠民政策的,比如《十八洞村》,该影片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故事背景,通过展现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人们对于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片中的几位主人公,面对贫困现状虽心态各异,但对于改变命运的期盼却时刻共鸣。以心立志,以言立身,以情立行,他们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影片《十八洞村》反映了当代农民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把人们的苦乐悲喜爱情荣辱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中国几代人的苦难史与奋斗史。影片把他们昨天与今天的图景,浓墨重彩的交叉绘制在一幅充满地方特色的风景画卷中,赞颂了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凝聚力。
再比如《脱贫路上好支书》这部影片,讲述村支书在脱贫路上真抓实干、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反映“联百乡包千村”活动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呈现新时代党和农民群众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鱼水深情的感人画卷,更从侧面展现了“乡村文明行动”对村里人的生活环境、村风民风的改变,村里人的文明意识逐渐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此类公益电影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使各项抽象的政策生动具体地呈现在群众面前,使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民心,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其次,由于城镇化度加快,现如今农村出现人去房空的冷清状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生活清冷,加之儿女们都外出,缺少亲人的关心和照顾,精神和心理上得不到应有的慰藉,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时刻牵动着出门在外打工的亲人的心肠,使他们无法安心进行农业生产。公益电影便农村这些弱势群体送来关怀和温暖,给他们以无限的期待和信心。公益电影送到农村,送到这些老人、儿童的面前,活跃了老人儿童的生活氛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丰富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同时也使远方的亲人放下了后顾之忧,温暖了农村这些弱势的农民群体,所以,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一项民心工程。其行动本身便是对政府惠民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和落实。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是那么丰富的上世纪七八十代,看电影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儿。在那个时候,提起看电影,大家想到的都是条件简陋的露天电影。也许现在很多孩子对露天电影已经全然不知,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知道,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青春物证,看一场露天电影,真是平日生活里难得的消遣。1998年,“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开始实施,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全国农村推行的电影放映“三个一”目标,即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覆盖率达100%。2006年,“2131”工程进一步升级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至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成为一项重要惠民工程。
今年是“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工程实施的第20个年头。从16毫米胶片放映机的光影,到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的更迭,一月接一月,一年连一年,每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不断进步,也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文化聚人心,文化暖人心。一个深山村庄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幸福来自哪里?很大程度上来自这座村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不断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如今,公益电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农村文化广场的繁荣,营造了浓厚、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氛围。将电影深入到文化惠民领域,让越来越多高品质的电影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公益电影不仅能够增进邻里和谐关系,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既能从公益电影中更深入的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又能温暖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
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公益电影倡导精神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益电影具有弘扬爱国爱家感恩励志、崇德向善倡导精神文明的作用,比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厉害了,我的国》《我在震中》《惊天动地》《大会师》等这些以现实改编和社会发展纪实为主的影片,借助公益电影大屏幕,农村群众的那种朴素的感情、善良的品质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将爱国主义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朋友邻里之间变得隔阂冷淡的今天,人们倍感亲情、友情、邻里情的重要,更加感受到信仰、精神的可贵。公益电影对纯化民风净化思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任何文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
“每晚到放映村的时候,我只要一停车,就有人大声喊放电影的老刘来了,村子里的老百姓带着孩子、拎着凳子成群结队赶过来。”刘全福回忆说,在我小时候,听到某某村晚上有电影时,连饭都不吃,就跑去看,那个时候真是人山人海,墙头上、树杈上特别是秸秆堆上都爬满孩子,幕前幕后都是看电影的观众。而现在,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电脑,但好多农村人还是喜欢露天电影。“看电影能和看电视一样吗?”刘全福道出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的魅力,现在虽说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也能看到很多精彩的节目,但很多人还是愿意聚到一块儿,唠唠家常、交流一些种植养殖经验什么的,主要是凑到一块儿乐和乐和。
“以前在广场上放映,每逢阴雨季节,要么不能按时放映,要么来看的乡亲寥寥无几。”刘全福说,为了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落到实处,各地乡镇部门也很配合,先后将农村文化站、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改造成室内放映点,这样就算是天气不好时,也能保证一月一村一场电影。
为提高放映质量,第三工作站通过农村留守儿童电影专场,比如《逃离旋转岛》《乐乐熊夺宝探险记》等国语动画片,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好国语,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国语,还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防震减灾知识电影专场,比如《地震灾后重建家园》《我在震中》《惊天动地》讲述灾后重建、刻画最美人物、颂扬道德模范、展示美好前景的影片,把广大人民追梦的理想展示出来、追梦的奋斗历程表现出来,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红色电影专场,比如《大会师》《邱少云》《太行山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会师》等优秀爱国影片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播放,使群众在观看红色电影中,更加深刻了解那段充满战火硝烟的历史,看到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增强群众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与此同时,结合重大活动或节假日,安排与之相关的影片内容,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电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正丰富着乡亲们的文化生活。第三工作站放映队充分发挥农村电影的宣传教育作用,使电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呈现出更加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我见过人山人海看电影的场面,也经历过一场电影三五个人的萧条。”第三工作站定西安定区凤翔镇农村放映员刘全福说。“农村公益电影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好电影,是摆在我们广大电影放映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崇高的任务。
公益电影到农村,对构建农村精神文明、道德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有效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这项工程任务,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办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洁工程。